教研函〔2016〕15号
关于开展2016年全市小学《品德与生活》《品德与社会》优秀教育教学论文、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的通知
各县市区教研室:
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改革,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,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实效性,经研究决定于2016年3月开展全市小学品德学科优秀教育教学论文、教学设计评选活动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参评对象
全市小学品德学科教师、教育教学管理人员、教研人员。
二、参评内容
论文内容可就小学品德学科课程建设、课程实施、课程评价、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宏观性、前瞻性、探索性的思考与研究,也可就小学品德学科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、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、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作具体的研究与探索。研究中,要注意加强对本学科新课标的研读,把握小学品德课程改革的方向。
教学设计内容不限,可根据教材自选课题。
三、参评要求
1、 文章标题的左上角应打上方框,根据内容在框内分别打印上“2016年宣城市小学品德学科参评论文”或“2016年宣城市小学品德学科参评教学设计”字样。字数在3000字以内。
2、格式:
参评论文必须采用统一格式排版,具体格式可从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公告栏下载(http://www.ahjky.com.cn)并上传至省资源应用平台个人空间中。也可参见附件2。
教学设计参考格式见附件3。
四、报送要求
1、每位参评者限报1篇论文或教学设计,每县、市、区上报的教育教学论文、教学设计不少于20篇(参评论文不少于10篇),凡是已经发表过的或获得市级评选奖项的教育教学论文、教学设计不再参评。所有参评稿件严禁抄袭,一经发现,不予评审。
2、参评论文或教学设计一律提供电子稿参评,无电子稿不得参评。所有参评文章及登记表(附件4)电子稿以县市区为单位于2016年5月10日前报送至市教研室金老师处,逾期不予评审。电子邮箱:xcjxf0219@126.com
五、评选办法及奖项设置
1.所有参评论文、教学设计需填写个人承诺书(见附件1),加盖学校公章。由各县、市、区教研室进行初评,从中遴选出能代表本县、市、区水平的优秀论文、教学设计报送市教研室,然后由市教研室组织专家组进行认真、公平、公正的评选。
2.各项评选按规定分设一、二、三等奖,由市教研室颁发获奖证书,部分优秀论文将推荐参加省级评选。
附件:
1、个人承诺书
2、论文统一格式
3、教学设计统一格式
4、优秀论文、教学设计评审汇总登记表
附件1:
宣城市2016年小学品德学科优秀教育教学论文、教学设计
评选承诺书
姓名
|
|
性别
|
|
学科
|
|
职称
|
|
工作单位
|
|
联系电话
|
|
题 目
|
|
承诺内容
|
此文章系本人原创,引用与借鉴部分不超过20%,特此承诺!
签名: (学校盖章)
年 月 日
|
初评意见
|
县市区教研室(盖章)
年 月 日
|
复评意见
|
市教研室(盖章)
年 月 日
|
附件2:
论文排版格式与书写要求
姓名:张 三 李 四 王 五
(XX单位,电子信箱)
摘 要:介绍论文格式和书写,作者可以按此短文的格式排版,摘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。标题言简意赅,20字以内。
关键词:论文,修改,格式(提供5个左右反映论文主题的关键字)
引 言
请注重引言的书写,引言应交待“要做什么”,而不是“做了什么”。引言不计入章节编号。
正文采用小四号字,其他格式如下。
一、一级标题
1.2级标题
论文署名包括单位、姓名、电子信箱。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,不超过3人,如获奖只发一个证书。
(1)3级标题
统一用Word中文版写作,用电子版参加评选,由各市选拔后,统一提交。字数以3000—5000字为宜。
2.图、表
文中图表必须清晰,图题、表题均需中、英文对照;图、表中的文字一律用英文表示。
图与表应放在相应正文之后,分别按出现顺序用图1、图2或表1、表2统一编号。

图1 图名
表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,表注放在表格的下方。
表1 表格范例
作品形式
|
案 例
|
素材的信息类型
|
电子小报
|
班级竞选.doc
|
□文本 □图片 □音频 □视频 □动画
|
电子期刊
|
我们的眼睛.ppt
|
□文本 □图片 □音频 □视频 □动画
|
影 片
|
童话世界九寨沟.mpg
|
□文本 □图片 □音频 □视频 □动画
|
图的序号、标题及注释居中放在图的下方。表示数量的图、表中的量和图的数轴应给出单位,需特别注意数值模拟软件生成图中的单位,并采用国际标准单位。
参考文献
参考文献需在文中按顺序明确引用,必须为已经出版的公开发表文献。具体列出论文的主要参考资料,格式举例如下:
著作类
[1]盛群力:《教学案例》,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,第133页。
文章类
[2]马媛:《构建中的高中综合课程》,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1998年第12期。
网络文章类
[3]何克抗:《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》,现代教育技术网http://202.112.88.32/lunzhu/
翻译著作类
[4] [德]伯顿·克拉克著,王承绪译:《什么是教育》,三联书店1991年版,第120页。
附件3:
参评教学设计参考格式
一、教学设计思路:
二、教案
授课人
|
|
学科
|
|
学校
|
|
课 题
|
|
教学目标
|
|
教学重点
|
|
教学难点
|
|
教学方法
|
|
课时安排
|
|
教具、实验情况
|
|
教师活动
|
学生活动
|
设计意图
|
|
|
|
[板书设计]
(可加附页)
|
|
|
|
|
|
|
|
|
三、反思与点评:
点评人( )
职称或荣誉:
|